资讯
揭秘——华为六名前员工涉嫌职务侵占被批捕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阅读(4179) 2017-01-19

118日,坊间开始流传,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内部通报,六名前中高层领导因带了内部资料到乐视、酷派,一个月前都进了看守所,其中包括华为一些明星产品的设计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和龙岗区人民检察院了解,2016年12月,龙岗公安分局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刑事拘留六名前华为员工。龙岗区检察院1月17日通知批捕并移交回龙岗公安分局进行补充侦查。龙岗公安分局以“处于侦查阶段”为由拒绝介绍详细案情。

可能不存在技术秘密

据一位华为员工1月18日确认,的确有六名前员工被抓,但并非传言中的“中高管”,只是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公司工作期间有一些知识产权成果,后拿去谋利,只是针对这件事,并不涉及友商(乐视、酷派)。

曾担任华为荣耀总裁的现任酷派CEO刘江峰则表示,此次事件跟酷派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因为这次被抓的人中,有些人后来加入了酷派。

在酷派公司的声明中,对案情做出了较为具体的描述:六名前华为手机研发部门员工,从华为离职后于2014年8月陆续加入上海艺时公司,开始从事K1儿童智能手表的研发工作。

K1儿童手表是上海艺时公司团队历时一年,投入124人月左右的工作量研发出的产品。经过公安机关的初步调查,认为其中一名员工申请的一项儿童智能手表天线专利,对华为涉嫌构成侵权,该专利被深圳某评估机构估值约300万元。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工程师和设计人员涉及“职务侵占罪”不太常见。“这一罪名首先要有一定的公司职位,若是设计师和工程师,只能涉及到带走机器设备、对外采购等问题。”

知名律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明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专利是没法带走的,离职员工能带走的只能是技术秘密,而后变成专利。本案有可能不存在技术秘密,华为就转成职务侵占,不然只是民事纠纷。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在原单位的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属于原单位。但专利是员工创造的,之所以归属原单位是原单位与专利成果存在投资关系,以降低投资风险,并不能算作对单位财产的侵占。关于专利的归属属于民事权属纠纷,刑事化有些牵强。”陈明涛解释。

查阅《刑法》可以看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和侵犯其他知识产权行为量刑最高为7年。而职务侵占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五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侵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量刑更重。

目的在于“敲山震虎”

在手机行业,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最为著名的可以追溯到被称为国内“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第一案”的富士康和比亚迪案件,从2003年起陆续有400多名富士康员工跳槽到比亚迪,王传福也迅速“复制”出与富士康近乎相同的手机代工产业链,并成为强劲对手。

卷入本次事件的酷派集团,也曾在2010年指控7名离职研发人员将公司研发的手机源代码提供给了同洲电子,这7个人都是酷派“9000”研发项目的核心成员,其中4人在离开酷派后使用化名在同洲电子工作。在侵权官司的影响下,同洲电子的智能手机业务未能太多接受市场检验就彻底雪藏,手机业务随后折戟。

而近两年来,乐视手机正在快速发展,四处挖人。华为电商总裁徐昕泉、曾任华为荣耀总裁的刘江峰、华为终端元老高峻等多名前华为高管陆续加盟乐视,乐视投资并控股的众思科技,目前更是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来自于华为。

“华为手机这两年发展很快,从网络到终端研发实力强,也是国内唯一有自己芯片的手机公司。乐视、锤子等多家公司都从华为挖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彪说。

对于如此多的离职员工,华为这一动作或许目的在于“敲山震虎”。而与外界猜测所不同的是,本次案件涉及的并非智能手机业务,而是智能手表业务。

“是手机还是手表并不关键,找到证据并将侵权者诉之于法,警戒那些离职的员工才是主要目的。华为有着很强的法务部门,手表方面应该是掌握了更充足的证据,能够坐实。”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面对众多前员工的反戈一击,华为肯定不会无所作为,并将这次举报称为“策划已久的计划”。

华为官方表示不回应,乐视方面表示该消息纯属造谣构陷,酷派则声明,上述六名员工不论是在华为在职期间还是离职之后,并未从华为带走与儿童智能手表项目相关的任何技术图纸、技术文档和源代码,更没有把任何技术文档、图纸给予酷派和乐视。



相关阅读

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

0755-83802522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放心访问 支付宝-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